应修必修,修必修好
2014年6月,谢城智入职中南土木成为一名盾构机电工程师。在地铁施工一线岗位上尽职尽责,用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年积攒的维修经验,无数次及时解决设备故障,把控设备状态,为施工进度保驾护航。
在施工现场,每个班次都有他带领的机电工程师和机修工跟机,但他除了从未缺席自己正常的班次外,仍旧保持24小时待命;他的身影从地上到地下,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到哪里去;检修工具成了他的“手术刀”,迅速判断、精确检修,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。
他的工作信条很简单:我可以不懂,但我会马上钻研,直到学会为止!从一名机电技术人员成长为盾构机电专家,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。
39米的生死距离
2019年春节前,郑州地铁项目标段的盾构施工顺利完工。但对于盾构机来说,更为艰巨的任务还摆在眼前——由于现场隧道结构特殊,这一次必须将盾构机向前推39米,才能用吊车吊出地面,装车运走。
经过多次研讨、不断论证,方案终于定了下来。在谢城智的指挥下,机电工程师们将盾构机的管线断开、机体分离;与此同时,工人们在盾构机的前方用钢梁搭建了一条轨道,用龙门吊将盾构机刀盘稳稳安放在托架上;焊工师傅们则在托架后方牢牢焊上了一整块厚实的钢板……
那一刻,在现场所有目光的注视下,随着咔咔巨响,千斤顶顶着托架,顺着钢梁,承载着重达300多吨的盾构机,缓缓向前寸进。谢城智和工程师们紧紧盯着钢架移动的轨迹——哪怕偏移1公分,整个钢架和机身就可能跌落深坑——拆卸移机便功亏一篑!
漫长的20分钟,千斤顶到头了,盾构机完美地向前直线推进了70公分。
电焊工立即动手,卸下钢板,同步向前移动70公分,再重新焊接……千斤顶再次稳稳夹在钢板和托架之间,奋力向前顶去……
48小时过去,整整2个昼夜,连续4个班次,终于将盾构机稳稳地向前推动了39米,到达了吊装井口。当吊车的钢索牢牢抓住机身,缓缓从坑口升起,坑道内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……
回到宿舍后的这一觉,他睡得特别香甜。
一个工程人的信念
6年来,谢城智先后承担了5处地铁工程项目的盾构机电工作。辗转在工地、食堂与宿舍之间三点一线的他,每天交班后都要给家里打几个电话,问候年迈的父母、倾诉对妻子的思念、倾听2个调皮儿子分享的成长的快乐与辛酸。
2020年春节后,由于疫情,项目暂时停工。谢城智破天荒在家里给自己放了个长假,与家人尽享久违的团聚之乐。2月下旬,项目部复工的征召令让谢城智依依不舍地与家人道别。5岁的小儿子抱着他不肯撒手,13岁的大儿子天真地问道:爸爸,你能不能不要上班啦
怀揣着对家人的不舍和思念,谢城智毅然踏上了复工的旅程。除了赚钱养家,也许牵绊他更多的是对工作的热爱和对项目的责任!
他说:认认真真做好每一件事情,踏踏实实干好每一项工作,时刻准备迎接新的挑战,这就是对国家、对企业、对个人最大的负责。
这就是我——一个工程人坚持的信念!